<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 005252522/2022-00013
        • 财政局预算处
        • 预算,政府年度财政预算
        • 2022-04-27
        • 2022-05-10
        关于bat365软件下载_bet体育365官网安全吗_det365下载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bat365软件下载_bet体育365官网安全吗_det365下载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草案)

        ——2022427日在bat365软件下载_bet体育365官网安全吗_det365下载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bat365软件下载_bet体育365官网安全吗_det365下载财政局局长  赵新民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bat365软件下载_bet体育365官网安全吗_det365下载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面对特大暴雨灾害、新冠疫情反弹和经济下行的多重压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郑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圆满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预算任务。

        (一)全市及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23.6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33.8亿元,下降4.2%,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8.1%。非税收入完成389.8亿元,增长11.5%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624.4亿元,下降5.6%。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民生支出完成1219.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1%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执行情况。2021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1.3亿元,增长3.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6.5亿元,增长14%。非税收入完成174.8亿元,下降0.5%。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10.4亿元,增长1.1%。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民生支出完成467.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6%

        收支平衡情况。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2021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1.3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上年结转、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债务转贷收入等转移性收入996.7亿元,收入合计1248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0.4亿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补助下级支出、债务还本支出、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下年等转移性支出637.6亿元,支出合计1248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3.城市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高新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7.6亿元,增长3.7%;支出完成48.4亿元,下降10.1%

        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1.4亿元,增长1%;支出完成73.1亿元,增长4.2%

        郑东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4.5亿元,增长0.3%;支出完成121亿元,增长5.9%

        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8.5亿元,增长6.2%;支出完成86.2亿元,下降6.3%

        (二)全市及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96.1亿元,下降15.4%。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56.6亿元,下降14.5%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执行情况。2021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92.6亿元,增长8.9%。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39.4亿元,增长66.1%

        收支平衡情况。2021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692.6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上年结转、债务转贷收入等转移性收入137.2亿元,收入合计829.8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39.4亿元,加上补助下级支出、调出资金、债务还本支出、结转下年支出等转移性支出690.4亿元,支出合计829.8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5亿元,下降50%,其中调入一般公共预算0.9亿元。

        (四)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执行情况。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95.9亿元,增长22.4%。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84亿元,增长6.8%

        年末结余情况。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95.9亿元,上年累计结余283.6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84亿元,当年结余11.9亿元,年末累计结余295.5亿元。

        (五)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预算情况

        河南省财政厅核定全市2021年政府债务限额3081.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641.9亿元,专项债务限额1439.6亿元。2021年全市政府债务限额中,市本级政府债务限额1255.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938.3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16.8亿元;城市新区政府债务限额622.9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242.8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80.1亿元;各县(市)区政府债务限额1203.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460.8亿元,专项债务限额742.7亿元。

        截至2021年底,全市政府债务余额合计2503.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317.3亿元,专项债务1186.5亿元。其中: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1020.9亿元,其中:一般债务751亿元,专项债务269.9亿元;城市新区政府债务余额468.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69.2亿元,专项债务余额299亿元;各县(市)区政府债务余额1014.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397.1亿元,专项债务617.6亿元。全市各级政府债务余额低于省财政厅核定的限额。

        2021年,全市共申请发行政府债券559.8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00亿元(新增一般债券28.7亿元,再融资一般债券171.3亿元);专项债券359.8亿元(新增专项债券265.2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94.6亿元)。市本级共申请发行政府债券138.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93.2亿元(新增一般债券9亿元,再融资一般债券84.2亿元);专项债券45.3亿元(新增专项债券38.4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6.9亿元)。

        2021年,全市政府债券还本付息306亿元(还本229.3亿元,其中使用再融资债券还本190.4亿元,使用自有财力还本38.9亿元;付息76.7亿元);市本级政府债券还本付息137.8亿元(还本102.6亿元,其中使用再融资债券还本91.1亿元,使用自有财力还本11.5亿元;付息35.2亿元)。

        一般债务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专项债务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通过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全市各级均按期限落实了偿还计划,全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上述财政收支和政府债务数据为快报数,在完成决算审查汇总及办理上下级财政年终结算后还会有所变动,结算结果届时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二、2021年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及主要财政工作情况

        2021年,按照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和审查意见,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可持续要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有力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支持打赢防汛救灾、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两场硬仗

        加强救灾资金保障。全面统筹财政资金和捐赠资金,累计拨付资金92.6亿元。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开通支付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下达防汛救灾资金,科学精细分配资金。加强救灾资金使用监管,坚决杜绝挤占、挪用、截留、滞留资金等违规现象。

        支持灾后经济恢复。研究出台临时生活补助、转移安置生活救助、因灾遇难人员家庭补助、涉水车辆购置新车补贴等政策,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减轻群众经济损失。制定支持企业灾后重建复工复产二十条措施,实施减免房租、缓缴社会保险费、免收企业担保费用等政策,支持企业维修生产设备、技术改造、修复重建生产场所等,促进生产加快恢复。推动应急转贷周转资金与郑好融平台深度融合,累计投放资金70.2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近2亿元。发放2.5亿元汽车消费类、通用类、家电类、电商类消费券等,支持促消费一揽子计划顺利实施,带动直接消费57.4亿元,有力促进市场回暖。

        积极支持疫情防控。投入资金18.7亿元,支持新冠疫苗接种、定点医院救治运营、一线医务人员工作补助等,全市累计接种疫苗2570.38万剂次。在八类重点人群核酸检测费用纳入医保诊疗目录的基础上,提请省政府扩大检测对象实施范围,支持疫情期间全市全员及重点人群免费核酸检测。

        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顶格落实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社保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发展,全年新增减税降费98.6亿元。调整工业、小型仓储类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持续实施契税惠民政策,发放契税补贴4亿元,切实让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

        创新建立亲清在线平台。建立惠企利民政策库,汇聚各类政策880条,根据企业标签主动推送政策,实现政策申请、审核、资金兑付全链条线上办理,通过城市大脑数据共享,减程序、优流程、降成本,大力推进免申即享,加快推进资金兑付线上直达企业个人,累计兑付财政补贴资金6856笔次15.4亿元。亲清在线获评全省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3100”先进典型。

        (二)加强资源统筹,支持重点工作推进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投入资金84.1亿元,增长21.8%。支持科技研发、科技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奖补和“黄河人才计划”、码农计划”1+N配套政策实施。支持3个省级实验室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12家,总量达到4130家,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241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6.9%,强度达到2.31%。全市9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制定中原科技城建设专项财政激励政策。支持全国“双创”活动周、世界传感器大会成功举办。

        扶持产业转型升级。投入资金25.5亿元,支持汽车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及卡脖子重点技术攻关。投入资金1亿元支持紫光等数字经济产业项目推进,推动产业技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发挥中心城市基金招商功能,探索通过参股子基金、跟投优质项目等途径支持重大项目落地,参与完成总投资570亿元的重大战略产业收购项目落地,引导带动高端人才资源及配套产业集聚。

        助力城市发展提质增效。投入资金259.5亿元,支持轨道交通6号线等5条地铁线路建设,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06.3公里。支持渠南路快速通道、G310西南段、二七广场下穿隧道等项目建设,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建成通车。支持一环十横十纵道路综合改造顺利完成,打通断头路”65条。加快推进燃气供热管网设施、污水垃圾处理及城乡供水一张网建设,助力城市综合承载力持续提升。

        助力扩大开放合作投入资金30亿元,支持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及外贸经济发展。支持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国际陆港建设及跨境电商综试区提质扩容。自贸区郑州片区获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口岸,中欧班列(郑州)建成覆盖欧洲、中亚、东盟和日韩十站点六口岸的国际物流网络。建立健全财政金融支持机制用好外贸贷、出口退税资金池,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发展。

        (三)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资金137.5亿元,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3.6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6万人。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730元提高到740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3320元。支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支持新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71个,新增养老托老床位7200多张。

        支持建设美好教育投入资金246.3亿元,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幼儿园发展奖补政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支持全市投用公办幼儿园237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0所、投用30所。支持双减改革稳步推进。建立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库,做实全生命周期项目库管理。

        支持健康郑州建设投入资金117.5亿元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750元提高到780元。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郑州儿童医院南院区投入运行。

        支持文体事业发展。投入资金19.3亿元,支持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郑州运河遗产博物馆等建设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考古研究院建成开放。支持国际旅游城市论坛、黄河文化月等成功举办。免费为基层群众演出优秀戏曲(剧)1200场、精品剧目34场,更新及新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580条、智能健身驿站30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2个。

        支持住房保障。投入资金63.2亿元,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建设369个、公租房建设项目62个,加快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和住房租赁试点建设,推动住宅小区完成加装电梯240部,棚户区改造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落实青年人才首次购房补贴政策,发放购房补贴4.8亿元。

        支持生态环境改善。投入资金145.9亿元,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支持新能源汽车研发推广,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市优良天数237天,优良率由2019年的48.5%提升至2021年的64.9%,优良天数达历史新高。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S312示范性绿道建设、生态廊道建设和黄河文化基础设施项目等重大战略项目加快建设沿黄生态廊道、S312生态廊道惠济段等生态工程基本建成。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入资金18.1亿元,支持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50个、高标准农田2万亩、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6300亩,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四好农村公路建设,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全部通硬化路。大力开展“832消费扶贫,采购金额突破19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四)稳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提升治理效能

        加快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加大零基预算实施力度,打破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固化格局。加快推广预算管理一体化,全市实现使用一体化系统编制2022年预算。落实省与市县财政体制改革要求,全面推进省财政直管县改革,推动构建激励市县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格局。调整市与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体制,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更趋完善。出台自然资源、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梳理下划城市管理财政事权,县(市)区财政事项权责边界与分担比例更加明确。

        深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市级层面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推进绩效管理扩围提质,预算单位自评涉及项目1253个、资金142.4亿元;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拓展至6个部门和30个项目,涵盖产业发展、城市管理、教育、农业等多个领域,推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有机衔接。在全省市县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中名列第一。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争取2021年新增政府债券额度293.9亿元,有力支持轨道交通、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重大项目建设。健全政府重大产业投资决策机制,成立bat365软件下载_bet体育365官网安全吗_det365下载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完善政府投资基金体系,增设国家中心城市基金子基金1支,基金规模108.4亿元。

        有效防范财政风险。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严格落实“三保”风险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兜紧兜牢“三保”底线。管好用好直达资金,全年接收直达资金133.9亿元,已分配129.8亿元,分配进度96.9%,有力支持基层落实三保任务及民生保障。严格政府债券管理,规范政府融资举债行为,遏增量、减存量,坚决守牢财政运行风险底线。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严格落实国有资产向人大报告制度。出台《bat365软件下载_bet体育365官网安全吗_det365下载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通用资产配置标准》,夯实国有资产规范管理制度基础。出台《bat365软件下载_bet体育365官网安全吗_det365下载市级政府公物仓管理办法(试行)》,将大型活动、临时机构等物资纳入管理调配范围,全年调剂、借出资产1178件,节约财政资金620万元;加强罚没资产处置力度,实现存量资产处置收益927.8万元,有效提升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做好24家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全市法检两院和环保系统资产清查划转工作。

        优化财政领域营商环境。推进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全年为252个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信贷7亿元,较去年增长90%。实现政府采购全面电子化,办理周期平均缩减30%以上;为6682家政府采购供应商减免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6.2亿元,切实为企业减负担、降成本、优环境。实行全市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58个补贴项目、资金1.2亿元,受益群众20.8万人次,实现一卡统发、一卡通领。持续深化非税征缴电子化改革,扎实推进财政电子票据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各位代表,2021年财政目标顺利完成,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财政改革发展稳步推进,积极财政政策有效落实,这是市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代表委员们监督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和财政改革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与困难挑战,主要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依然较大,零基预算理念还需进一步强化,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衔接还不够,预算刚性约束有待强化,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22年预算草案情况

        (一)2022年财政经济形势分析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部署的开局之年,做好财政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当前,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依然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灾情影响下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链条循环、消费需求拉动尚未完全恢复,灾后重建、三保、重点项目建设等各类刚性增支需求不断增加,债务还本付息和PPP付费处于高峰期,财政运行紧平衡状态还将持续。

        (二)2022年财政工作指导思想和预算编制原则

        2022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及郑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以整体工作争先进成高原,重点工作创一流起高峰为总要求,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支持推进十大战略行动,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求,扎实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增强重大任务财力保障,保证财政支出强度,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更加注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更加注重民生保障,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严肃财经纪律,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22年预算编制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加强统筹,保障重点。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安排收入预算,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对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保障能力。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建立健全同一领域不同渠道资金、财政拨款资金与非财政拨款资金、不同年度间财政资金的统筹机制,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加大重点领域和刚性支出保障力度。

        二是强化管理,硬化约束。坚持预算法定,严格按照预算法等有关规定编制预算,着力提升制度执行力,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严格执行预算管理一体化业务规范,加强预算管理各项制度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和预算透明度。

        三是讲求绩效,提高效益。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行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绩效管理,强化事前绩效评估,增强项目立项和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加强绩效监控和评价结果运用,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四是坚持底线,防范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加强重大政策、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等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形成稳定合理的社会预期。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加强政府债务和中长期支出事项管理,坚决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三)2022年收支预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1)代编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情况

        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260.5亿元,增长3%,其中:税收收入预计完成875.2亿元,增长5%,非税收入预计完成385.3亿元,下降1.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534.9亿元,增长1%

        以上收支计划是预期性的,各开发区、县(市)区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事求是安排收支目标,待各开发区、县(市)区预算经同级人大批准后,及时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情况

        收入预算安排情况。2022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8.9亿元,增长3%。其中:税收收入84.1亿元,增长10%;非税收入174.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具体安排情况是:增值税42.5亿元、企业所得税27.2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7.4亿元、专项收入136.4亿元、行政事业性收费7.3亿元、罚没收入7.8亿元、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8.2亿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8.1亿元等。

        支出预算安排情况。2022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8.9亿元,加上返还性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减去上解上级支出、补助下级支出,2022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财力为555.1亿元,加上上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上年结转85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0.1亿元,增长1%

        3)城市新区一般公共预算

        高新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亿元,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3亿元,下降3.6%

        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5亿元,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6亿元,增长0.1%

        郑东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4亿元,增长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亿元,增长2.8%

        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9亿元,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7亿元,下降10.3%

        2政府性基金预算

        1)代编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情况

        2022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38亿元,增长2.4%;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81.5亿元,增长4.7%

        以上收支计划是预期性的,各开发区、县(市)区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事求是安排收支目标,待各开发区、县(市)区预算经同级人大批准后,及时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情况

        收入预算安排情况。2022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17.7亿元,下降10.8%。具体安排情况是: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37.4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52.8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20.7亿元、污水处理费收入5亿元等。

        支出预算安排情况。2022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17.7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减去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补助下级支出、调出资金,2022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可用财力为593.9亿元,加上上年结转77.2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71.1亿元,下降11.1%

        3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2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亿元。

        4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收入预算安排情况。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20.8亿元,增长8.4%。具体安排情况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6.1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8.3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57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59.8亿元等。

        支出预算安排情况。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92.4亿元,增长21.8%。具体安排情况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2.4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55.2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支出119.5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61.1亿元等。

        年末结余情况。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20.8亿元,上年累计结余295.5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92.4亿元,当年结余28.4亿元,年末累计结余323.9亿元。

        四、2022年市本级财政保障重点和主要工作任务

        2022年,市财政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求,科学编制预算、精准组织收入、精细管理支出,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2022年市本级财政保障重点

        1.支持灾后重建。统筹财政资金资源,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全力保障灾后重建。支持水利工程修复、雨水管道、排水管网、管道泵站建设及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防灾抗灾水平及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打造韧性城市。支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支持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知识宣传、防灾减灾救灾素能培训,促进全社会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提升。

        2.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安排资金36亿元,支持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以高端人才为引领、以应用型技术人才为骨干、以大批量技能型人才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结构,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改革完善科技投入体制,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投入,优化调整科技经费支出结构,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3.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安排资金31.9亿元,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产业要素配置、集群发展,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数字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4.支持扩大对外开放。安排资金17.5亿元,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支持枢纽能级巩固提升,畅通国际流通渠道,支持提升开放体系,扩大贸易合作,推动四条丝绸之路加快发展,促进招商引资。

        5.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安排资金307.4亿元,支持完善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垃圾处理、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高水平建设郑州1+8都市圈,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

        6.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安排资金50.9亿元,全面践行两山理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坚持降碳、减污、扩绿、保护并举,支持发展清洁能源、绿色低碳产业、绿色经济,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及配套设施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7.高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资金132亿元,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促进就业优先政策提质加力。支持落实双减政策,积极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支持加快健康郑州建设,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和遇困群众救助。实施文化体育惠民,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办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1.支持经济加快恢复,夯实财政保障基础。落实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支持稳定市场预期。落实小微企业留抵退税政策及灾后重建复工复产各项措施,用好应急转贷周转资金、财政直达资金、普惠小微贷款等,推动新增财力加快下沉基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及促消费,促进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加强综合治税,依托信息化手段,突出行业管理、数据管理、征收管理的综合效应,提升收入征管质效。加强政府收入、部门和单位收入、财政存量资金、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衔接,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提升财政对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保障能力。

        2.加强支出精准化管理,支持重点工作推进。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资源的统筹机制,结合绩效评价结果,科学合理安排支出规模。加快支出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库管理,推进项目标准化分类,规范支出标准,推动财政支出管理精细化。健全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资金统筹机制,支持灾后重建、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对外开放、高品质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发展等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

        3.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兜牢“三保”底线。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阶段、财政承受能力、人民群众现实需求等因素,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探索建立民生保障的长效机制,推动民生可持续发展,扎实办好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省市民生实事。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方针,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集中财力保民生、保重点,坚持三保支出优先顺序,加强“三保”运行风险研判、预警和处置,兜牢“三保”底线。

        4.持续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水平。落实省与市县财政体制改革方案,调整市与区现行财政管理体制,深化县(市)区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强化绩效管理结果应用,用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深化县(市)区预算绩效管理,力争2022年底县(市)区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投融资公司重组整合,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和抗风险能力。深入推进财政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提高社会资本、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5.严肃财经纪律,加强预算监督。深入贯彻落实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强化预算法治意识,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年度预算,从严控制预算追加,强化刚性约束。严格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预算决议和审查意见,持续加强和改进财政预算管理。严格履行预算调整程序,预算执行中出现预算调整事项,依法报经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主动接受和积极配合预算审查监督,拓展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功能,加快推进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加强预决算公开工作,持续推进部门预算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结果公开,不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指导下,严格落实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决议和要求,迎难而上、务实创新,扎实做好2022年财政预算各项工作,全力保障好灾后重建、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各项改革重点任务,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国家黄河战略实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办单位:bat365软件下载_bet体育365官网安全吗_det365下载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bat365软件下载_bet体育365官网安全吗_det365下载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